蘿蔔絲餅

IMG_5835

從超市帶回兩條白蘿蔔,煮排骨湯用掉一條,
另外一條P老爺突然宣布他想吃「蘿蔔絲餅」。

席大娘孤陋寡聞,沒吃過這東西,只得趕緊上網求救,
邊看影音邊看圖解邊做筆記,就這樣瞎子摸象般一路揣摩到把成品做出來。

蘿蔔絲餅的內餡除了白蘿蔔絲,各家做法不一,餐廳的內容物會較路邊攤更加豐富。
後來我才知道P老爺記憶中的蘿蔔絲餅只有紅白蘿蔔絲、蔥、蝦米就夠了,
虧我還精心幫他加了絞肉和香菇……@@

IMG_5790

材料(8個蘿蔔絲餅):

[內餡]
白蘿蔔   600g(約1條)
紅蘿蔔   200g(增加顏色用)
鹽         1t
絞肉         150g(可省略)
泡軟香菇  4大匙,切絲(可省略)
青蔥            1支
榨菜        1-2根(可省略,增加甘度和香味)
蝦米  3大匙(增加香味)
油蔥酥   3大匙
沙拉­油   2大匙
香油      1大匙
白胡椒粉  1/4t

IMG_5795

[餅皮]
中筋麵粉              300g
80-100度C熱水    150g
鹽                      1/8 t
沙拉油                25g
冷水              40-50g

IMG_5803

做法:
1、白蘿蔔刨絲(往下壓,粗絲口感才好)、加入紅蘿蔔絲(約白蘿蔔的1/3-1/4)、鹽拌勻稍稍靜置(確認蘿蔔的辛辣味不見)後,擠出多餘的水份備用。
2、將麵粉倒入全部熱水後用筷子攪拌成為塊狀,再依序加入鹽(讓麵粉筋性出來)、冷水、沙拉油,移至桌面用手揉成麵糰(三光)後,蓋上保鮮膜鬆弛40分鐘。
3、起一油鍋(油不要太多,免得待會包入面皮不好收口)放入絞肉、香菇絲(和絞肉比例約1:1)、蘿蔔絲、蔥花,拌炒均勻後放入鹽1t、白胡椒粉1t、油蔥酥(約絞肉香菇的1/3)炒熟即成「餡料」部份,裝平盤放涼(注意白蘿蔔絲已有鹹度;且不要炒太久,以免影響白蘿蔔口感)。
4、將醒好的麵糰切成小塊8塊(每塊約60g),用保鮮膜蓋上
5、小塊麵糰用手掌壓扁,捍平成直徑約20cm薄片,包入餡(有肉有蘿蔔,盡量多,因蘿蔔絲很鬆散),收口捏緊(不須折花、避免出現「麵結」,容易熟且吃起來整顆口感才會一致),收口朝下手掌輕壓,鬆弛10分鐘。
6、平底鍋放油,轉小火,將餅兩面抹上少許油再放入鍋中,生皮熟餡煎至兩面餅皮熟透。
7、擺盤前吸油上桌。

IMG_5806
IMG_5814IMG_5816IMG_5830

Notes:
1. 若不一次吃完,可煎至半熟再冷凍,吃之前直接進鍋煎至金黃(否則蘿蔔絲會出水,把生麵皮浸溼就很難操作了)。
2. 蝦米和蝦皮的不同在於蝦的品種,席大娘家只有蝦米。
3.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美國每次泡鹽軟化白蘿蔔的時間都較臺灣要長、且鹽的份量要多。席大娘在紅白蘿蔔泡鹽後,有先用水將鹽沖掉,拌炒時再重新調整鹹度。

參考食譜:
Carol老師的蘿蔔絲煎餅
連愛卿老師的蘿蔔絲餅(上)
連愛卿老師的蘿蔔絲餅(下)

(湯種)香蔥肉鬆麵包捲(檢討文)

IMG_5704

這次主要採周老師的食譜,以湯種方式做。
周老師的食譜份量是三個烤盤,席大娘將之除以三做成一盤(38cm x 25cm),
由長邊捲,共切出六個迷你的香蔥肉鬆麵包捲。

材料:

[湯種麵糰]
沸水         50g
高筋麵粉  50g

[主麵糰]
高筋麵粉  150g
糖              40g
鹽           1/2t
酵母          1/2t
水              67g
蛋            17g(約半個large egg)
奶油           20g

[內餡]
蛋液(1/4個蛋黃+1湯匙水)
蔥花 2支
白芝麻 適量
美乃滋
肉鬆

IMG_5708IMG_5719IMG_5735IMG_5738IMG_5741

席大娘先以燙麵方式做湯種麵糰,攪拌後結小塊,要用手去揉成一大塊→
冰箱冰10分鐘讓溫度降低(可省略,但一定要等放涼後才可以加入主麵糰,否則高溫會殺死酵母)→
湯種+主麵糰麵包機攪拌2個20分鐘→
第一次發酵2個小時才長成兩倍大→
滾圓鬆弛20分鐘→
桿成長方形烤盤大小(桿得很開心結果桿完要移到烤盤內就有問題了;下次可以將量好烤盤大小的Parchment Paper墊在麵糰上方,桿好後直接連紙進烤盤;又或者,用桿麵棍將桿好的麵皮捲起,移到烤盤上再張開)→
叉子均勻在麵皮上插孔(以讓受熱後麵皮可以均勻膨脹)→
放入烤箱最後發酵50分鐘→
麵皮刷上蛋液(建議一開始就先偷1/4個蛋黃加一湯匙水,別另外浪費一個蛋)後,灑上蔥花、肉鬆、白芝麻→
最後以烤箱338度F烤16分鐘待表面呈棕黃色(周老師建議是360度F烤10分鐘,席大娘因為怕烤焦溫度調低,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烤太久,反而讓麵皮水份蒸發過多,造成之後麵包體過乾)→
放涼後麵皮翻面,將四周硬的部份切除,靠自己的長邊劃三刀(方便捲起)→
整面抹上美乃滋(日式美乃滋偏酸,和台灣熟悉的味道不一樣)、最靠近自己的一長排舖上肉鬆,其於地方灑些許肉鬆→
捲起定形10分鐘後,切成小塊,兩端沾美乃滋黏肉鬆完成

IMG_5758

整個過程有幾點缺失:
1. 麵糰由麵包機揉好後太濕,此狀況一直到第一次發酵完更顯嚴重。桿麵糰時黏棍,要沾很多手粉。
2. 麵皮烤好放涼後整個變很乾,像餅乾的硬度,席大娘一度很擔心是不是捲不起來。後來證明,還是可以捲,只是麵包皮有裂。
3. 蔥花這次只用了1支,下次可以增加為2支。
4. 表皮其實可以不用放肉鬆(包在裡面即可),不過兩端抹美乃滋的部份比表皮還容易掉肉鬆就是了。
5. 烤箱溫度不宜過低,不宜烤太久或太焦,皆會影響麵包體。
6. 下次可考慮自製台式美乃滋,味道應該會更接近印象中的那個味兒。
7. 第一次做湯種不算成功,麵包並沒有明顯得柔軟多少;下次考慮用Carol的肉鬆蛋皮捲再實驗看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