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頭三部曲之三:芋泥捲

IMG_5557

這個芋泥捲的蛋糕體很好吃,不過席大娘的敗筆就在於芋頭餡!
我依照Carol老師的食譜用電鍋蒸,外鍋多加了三次水,但有些芋頭的中心還是不夠軟。
後來以蒸完再下鍋拌炒的方式,果然內餡細緻很多;
另外席大娘發現,這種蛋糕捲有「愈冰愈好吃」的趨勢,
隨著蛋糕體和內餡的相處時間愈久,兩者更加顯得水乳交融~

材料(41 cm X 26 cm 平板蛋糕1個):

一、芋泥夾餡:
芋頭  600g(500g做餡,100g加入蛋糕體麵糊)
細砂糖  80g
無鹽奶油 30g
牛奶   20g
鹽    少許

做法:
1.芋頭削皮取600g切成片狀上籠大火蒸20分鐘
2.蒸到用竹籤可以輕易戳入的程度就是好了
3.趁熱用叉子壓成泥狀(其中100g保留加入蛋糕體中)
4.依序將所有材料加入剩下500g芋泥中拌合均勻即可(或可依奶油→糖→芋泥→牛奶→鹽的順序下鍋拌炒,內餡會更為細緻)
5.放涼就可以使用

IMG_5556

二、麵糊部份:

蛋黃  5個
細砂糖 30g
植物油 40g
芋泥  100g
低筋麵粉 90g
牛奶  25g
鹽   少許

三、蛋白霜部份:
蛋白  5個
工研陳年醋(酸度6%以上) 1t(5cc)
細砂糖 60g

事先準備工作:
1.所有材料量秤好(雞蛋使用冰的)
2.雞蛋從冰箱取出將蛋黃蛋白分開,蛋白不可以沾到蛋黃、水份及油脂(一定要乾淨,否則蛋白就打不起來了!)(Carol老師建議分雞蛋的時候都先分在一個小碗中,確定沒有沾到蛋黃才放入鋼盆)
3.低粉用濾網過篩
4.烤盤鋪上wax paper(parchment paper因為防沾黏,戚風蛋糕無法攀附容易造成塌陷)
5.烤箱打開預熱至338度F

做法:

[蛋黃部分]
1.將蛋黃和細砂糖用打蛋器攪拌均勻至略微泛白的程度(注意:糖一定要完全溶解且拌勻,否則蛋糕體成品可能脫皮)
2.再將沙拉油加入攪拌均勻
3.再將芋頭泥及鹽加入攪拌均勻
4.最後過篩好的粉類及牛奶分2次交錯混入攪拌均勻成為無粉粒的麵糊

[蛋白部分]
5.蛋白加入醋,先用打蛋器打出一些泡沫,然後加入細砂糖,打成尾端挺立的蛋白霜(乾性發泡)

[蛋黃蛋白結合]
6.挖1/3蛋白霜混入蛋黃麵糊中,用橡皮括刀延著盆邊翻轉由下往上以劃圈圈(方向不要維持一致)的方式攪拌均勻
7.再將剩下的2/3蛋白霜全部加進來,以同樣方式攪拌均勻,至黃白兩色合一(完成的麵糊是非常濃稠且不太流動的狀態)

[進烤箱]
8.倒入鋪上wax paper的烤盤中用括板抹平整,進爐前在桌上輕敲幾下敲出較大的氣泡,放入已經預熱到338度F的烤箱中烘烤12-15分鐘(時間到用手輕拍一下蛋糕上方,如果感覺有沙沙的聲音就是烤好了;或者用尖頭小刀刺入蛋糕體抽出,沒有麵糊殘留即烤好)

[出爐放涼]
9.出爐後移出烤盤將四周烤紙撕開,避免烤盤餘溫將蛋糕悶至乾硬
10.完全放涼後將蛋糕翻過來,底部烤紙撕開

[捲芋泥]
11.在蛋糕開始捲起處用刀切3-4條不切到底的線條(這樣捲的時候中心不容易裂開)
12.將夾餡的芋頭泥適量均勻塗抹上蛋糕表面
13.由自己身體這一側緊密往外捲,蛋糕捲後方可以墊一支桿麵棍幫忙
14.最後用烤紙將整條蛋糕捲起 (注意收口要在蛋糕捲下方,形狀才漂亮)

[定形切片]
15.用塑膠袋裝起放置到冰箱冷藏2-3小時定形,再取出切片

Tips:
1. 此蛋糕的麵糊不能等,所以烤盤一定要先舖紙、烤箱一定要事先預熱
2. 打蛋白加的醋是為了讓打發的蛋白更穩定,烘烤後醋味會自動消失
3. 打蛋白時要維持高速,用冰的蛋白也是為了蛋白穩定
4. 乾性發泡完成,整個攪拌盆倒過來,蛋白是不會流下來的
5. 此芋泥捲做完後隔兩天再吃,口感會更好;席大娘冰在冰箱五天,都沒有變壞
5. 席大娘實驗的結果:芋泥用蒸籠蒸的確會比電鍋軟,不過還沒到達「像絲綢一樣光滑綿密」的境界
6. 2014年9月16日更新:芋泥餡炒過口感光滑綿密許多,是席大娘想要的口感!但這次東方超市買到的「小芋頭」配上同樣的調味比例,卻不夠甜(至少要用原配方1.5倍的糖),看來下次做的時候還是要親自嚐一下味道~
7. 2015年1月20日更新:
7-1 芋泥餡可放入麵包機攪拌,省力、成品口感綿密、且麵包機好清洗。(感謝美麗的Ivy提點)
7-2 網友琳達綜合蛋糕體脫皮原因:(1)烘烤溫度過低,(2) 烘烤時間不夠長,(3) 攪拌蛋糕體過程中糖未完全融化。可試用190度C(375度F) 烤12分鐘。

One thought on “芋頭三部曲之三:芋泥捲”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