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使用Sunbeam福樂麵包機後……

IMG_5147

新朋友Sunbeam麵包機進廚房快三個星期,
截至目前為止席大娘做過台式夾餡鹹甜麵包和香菇蛋黃肉包共計五次,
Sunbeam的確幫手拙的席大娘幫了很大的忙,
不管是和麵或揉麵,清潔方便、省時又省力。

席大娘最常用(其實是唯一用)的模式是「8 麵糰模式」,
該模式機器的預設值共1小時30分,其中前20分鐘是和麵和揉麵,後面的70分鐘則是發酵;
Sunbeam在和麵和揉麵的過程中機器會愈來愈熱(不過機身還不至於燙手,使用安全無虞),
隨後就是利用熱氣完成發酵。

席大娘一直以來並不是個喜歡讀操作手冊的人,
可關於這類做出來的成品要進入身體的機器,我還是會認真翻閱一下,
以免一個不小心造成終身遺憾。
Sunbeam的操作手冊寫得很清楚,也很容易讀,有英文和西班牙文兩種譯文。

操作手冊明列的重點之一,是材料擺放進內鍋的順序:液體→固體→酵母。
真的開始使用後,席大娘已經找出自己使用的模式:
液體(水、牛奶等,油除外)→固體(麵粉、鹽、糖等,奶油除外;鹽和糖灑在麵粉堆的邊上)→用食指在麵粉中央壓一個洞,放入酵母(注意:操作手冊說,酵母千萬不要碰到液體)→內鍋放入機器,插電,開始運作。

DSC_0985

席大娘習慣直接把麵包機內鍋放到磅秤上,每加一個食材就將磅秤歸零,
如此一來善後簡單很多(不用洗很多大大小小的碗);
但缺點是萬一一個不小心某食材加太多,要挽救可能比較困難。

機器攪拌約兩三分鐘後,從觀景窗可以看見麵糰已開始成型,
此時席大娘會打開觀景窗觀察內鍋四個角,若存在散的麵粉,
我會用橡皮刮刀將粉往中間麵糰刮,然後再慢慢分次加入油或奶油。
(若材料不含油與奶油,我也會留部分水或牛奶,在此時分次加入。)

20分鐘後機器會停止攪拌,此時麵糰已呈現三光:
麵糰表面光滑、機器內鍋乾淨沒有黏麵粉屑、且麵糰也不沾手。
只是Sunbeam通常打一次不太會出現薄膜,席大娘在此時會長按Stop鍵讓設定歸零,
再重新讓機器攪拌另一個20分鐘。

後來我還蠻常直接打開觀景窗的觀賞Sunbeam攪拌麵糰的,像在動物園看動物一樣,
感覺移除了那層玻璃,和麵糰的距離更近一些,麵包也會好吃一點(完全想很多,呵呵)!

攪拌時間快結束時,席大娘會捏一塊麵糰下來,看看能不能撐出薄膜。
撐不大會破掉也沒關係,就看破的洞外圍是否是平整的線,若出現鋸齒狀,則麵糰還要再繼續打。

Sunbeam有時候連打兩次20分鐘,麵糰還是不會出筋。
此時你可能會想,那就再讓設定歸零,重新再打下一個20分鐘就好,
不過事實往往不是如此(所以說,鄉親啊,麵包機是要使用、相互了解、進而認真培養感情的!)

此時的螢幕會出現HHH,機器不聽指揮。
席大娘第一次遭遇此狀況時嚇壞了,以為買到瑕疵品;後來才想到該是機器太熱的緣故暫時罷工,
把觀景窗打開靜置一段時間待機身溫度下降,機器也真的就乖乖就範了。
等待的同時我會選擇把麵糰拿出來手揉,或等機器冷卻後再把麵糰丟進去。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擔心揉這麼久(三個20分鐘)會不會造成麵糰斷筋?
一開始我也很擔心,不過後來發現,麵糰要斷筋也沒那麼容易,尤其做麵包用的大部分是高筋麵粉。
所謂的斷筋,聽說是麵糰又開始濕黏,漸漸成不了糰。

麵糰揉好後,席大娘習慣將麵糰取出,放到微波爐(旁邊放一杯熱水)靜置做第一次發酵。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把麵糰留在麵包機裡,70分鐘後機器會發出嗶嗶聲,告訴你模式跑完、它要休息了。

最後要提醒的是,電子磅秤是麵包機的好朋友。
操作手冊說,「精準」是做出成功麵包的第一步,
要買的話一定要買附歸零功能(自動扣除容器重量)的,使用上才會方便。
只是有些小量的材料如鹽、酵母等,席大娘還是喜歡用傳統的茶匙計量,所以量匙也是必備。

烘培的路上席大娘還在學習,希望日後好好善加利用Sunbeam,做出好吃的家鄉味麵包,
才不辜負P老爺買了這台機器。

章魚的集團婚禮

IMG_5334

蔥熱狗麵包剩下一些熱狗,P老爺說想吃章魚熱狗,於是乎。
聽說深夜食堂強調章魚熱狗只能有腳六隻(誰能告訴我原因?),
席大娘追求真實,每隻硬生生都給了牠們腳八隻。

新郎在左邊,新娘在中間,最右邊的螃蟹是花童。
第二對的新娘好愛講話,可能是喝多了,拍照開始至今講不停……
第三對的新郎耍酷,小眼睛心也可以很好的。

恭喜大家,新婚誌喜!

IMG_5301

章魚熱狗怎麼做?